2023年1月5日,第五批支付牌照迎來續展,誰能順利過關?
下周,中匯支付、廣東匯卡、銀盈通等20家支付公司的支付牌照將迎來續展大考。
第五批支付牌照當時一共發了27張,在這十年發展中,有合并的、有違法的、有主動放棄的,像上海暢購、溫州之民、湖南財信金通、上海千悅、合肥新思維、長沙星聯、供銷中百共7家已退出歷史舞臺,只剩下如今的這20家了。
01預付卡超過一半
本次續展的20家支付機構中,持有單一預付卡牌照的有11家之多。
回望今年6月26日的支付牌照續展,79張支付牌照中,有52家支付機構順利通過,8家支付機構中止續展,19家支付機構牌照被注銷。
相比之前幾次續展,今年6月份在牌照注銷數量上有了大幅增加。致使年內已有23家支付機構被清退,成為注銷牌照數量最多的年份。業內人士分析,牌照收縮已成趨勢,下月續展可能延續6月份的態勢。
從牌照注銷的類型來看,除存在重大違規的,大多數都是預付卡牌照,包括在續展之前已經主動注銷的上海新華傳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陜西郵政西郵寄電子支付有限責任公司兩家支付機構。6月份注銷的19家中有16家只持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有的甚至在牌照到期前選擇主動注銷。
像是本次牌照到期的供銷中百支付就是如此,早在今年5月份就公告解散清算。
解散原因為,近幾年支付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供銷中百牌照類型單一,多次增項未獲批準,供銷中百設立時預設的盈利模式不再成立,缺乏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是的,單一的預付卡牌照只擁有區域經營資質,展業范圍受限,加上諸多行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預付卡機構盈利困難,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機構只能選擇主動退出。
02兩家被股東拖累
近幾天,國美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先是國美電器被曝出將要破產清算,而后國美員工上門討薪,不少員工8月后的薪資就沒有發放。
所幸,本次牌照到期的國美旗下銀盈通支付尚未出現欠薪事件。
2017年3月,國美以5億元左右的價格完成對持牌支付機構銀盈通70%股權的收購。同年6月7日晚間,國美金融科技宣布以7.2億元收購冠創美通。
而銀盈通為冠創美通的全資子公司,國美金融收購冠創美通后,也就意味著將銀盈通完全收入囊中,斬獲了互聯網支付牌照。
不過,這樁收購案目前仍未完成。按照國美金融科技披露的年報信息,2021年人民銀行通知該收購的審批程序暫停,并且截至2021年綜合財務報表刊發日時,國美金融科技仍尚未收到人民銀行的批文,該公司董事正在考慮是否終止該股權轉讓協議,以使5.76億元預付款退回集團。
鑒于目前國美經營狀況,國美方面大概率會放棄這張支付牌照。
而且,高價收購后,銀盈通一直問題不斷,2020年2月曾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義務;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央行北京營管部罰沒合計1789.76萬元。
更早之前,銀盈通還卷入特大網絡詐騙案,違規轉出受害人40余萬元。
在此次牌照續展中,還有一家被股東拖累的支付機構——中匯支付。
中匯支付成立于2009年,2013年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許可證,最早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和銀行卡收單牌照。在未進入資本市場之前,中匯支付在收單領域做得還算是風生水起,甚至還深度介入了當年的“收單聯合體”瑾呈集團的籌建,直到遇到了奧馬電器的危機,之后便一蹶不振。
近幾年,中匯支付一直處于困境之中。近期,還曝除中匯支付實控人尹宏偉失聯的情況。
歷史上,中匯支付出現了多次資金清算異常事件,最近的一次在2018年,中匯支付因為清算系統故障問題,導致商戶結算款重復打款,商戶收到了雙倍或三倍的到賬資金,重復付款的3.6億難以追回。
之后中匯支付采取的措施是停發代理商分潤,許多代理分潤至今沒有到賬。
今年9月份,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的,中匯支付被天津市南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去年9月份,中匯支付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處以1399萬元罰款,1399萬元罰款也是中匯支付歷史上最大的一筆罰款。
2019年10月,中匯支付實控人尹宏偉,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隨著中匯支付的失聯,以及實控人尹宏偉的下落不明,再加上一大堆的爛賬,也讓中匯支付成為本次續展最可能被注銷的牌照。
03存在問題或被中止
上月,百聯優力因存在未落實防范電信詐騙風險相關要求等四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沒約6489.33萬元。同時,該公司法人井廣濤被警告并被罰款25萬元。
此外,今年10月,該公司被列入被執行人名錄,執行標的達3.3億元。
百聯優力于2013年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并獲準開展互聯網支付業務。
回看歷史,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被注銷的并不多,只有兩家,分別是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和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公司。
自身問題這么多,而且距離續展日期臨近,百聯優力若不能及時完成整改,即使不被注銷,也可能會被中止續展。
另一家山東銀利支付服務有限公司,自2020年11月被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至今還處于經營異常狀態。
而且,2021年5月已被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取消會員資格,續展存在變數。
支付行業持續強化合規監管的大環境下,牌照收縮已成趨勢。不僅是預付卡機構,其他沒有實際業務、存在重大違規情形的支付機構更應及時清退。未來合規發展是主旋律,支付機構在追求盈利的同時,更應該守好底線。
目前,央行官網公布的已有70家支付機構注銷牌照,第五批續展,這個數字將會增加多少?只能下月見分曉了。